民國51年(1962)8月5日22時30分歐珀颱風在宜蘭附近登陸,造成宜蘭近三十年來最大的天然災害,本校校舍全毀,住在宿舍教職員及家屬傷亡慘重,建校以來的相關紙本資料也一併付諸流水,此前之校史僅剩口耳相傳而無相關文件佐證
風災後,美國人來勘災,隔年便撥款興建美援教室。
82年分發至古亭以來,對這段付之闕如的歷史一直相當在意,直到網路發達的今天,經過在網路上一些蛛絲馬跡的文件的爬梳,終讓這段歷史水落石出。
昭和12年(1937)3月30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了古亭笨公學校開校準備完了,在3月28日上午10點於校內舉辦了盛大的開校暨新校舍落成儀式。
為什麼設立古亭笨公學校?
起因於之前土圍公學校、過嶺公學校、大福分教場三所學校均是在大正九年(1920)制度改正前設立,屬日據早期所創,校舍材料為茅草木頭,至昭和10年(1935)已老舊破損不堪使用,台灣總督府為兼顧三所學校學童通學之便,選在三校中心點的位置-古亭笨,新籌設一學校名古亭笨公學校,嶄新的磚石造校舍,象徵了日本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已經能有效的統治,展現要永久統治的決心。
設校理由書
昭和10年(1935)台灣總督府籌編建校預算書
資料來源:台灣總督府檔案昭和十年國庫補助永久保存第六卷地方
學區合併前
學區合併後
昭和11年(1936)台灣總督府將新建校工程委由辦學聲望卓註蔡粗皮校長負責
(蔡校長自昭和6年(1931)起便擔任土圍公學校校長,對於學區事務相當熟稔)並任命蔡校長擔任這所新校的校長。
資料來源:台灣總督府職員名錄
建校當時的工程藍晒圖,右上角可以發現當時的校地已經與現在是一致的
買地、徵調所佣金額
新建教室八間,辦公室1間
教職員數人8人
學生數男生425人,女生124人,可見當時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依然存在
由上表可知,從昭和10年起。由台灣總督府籌設的三所新學校中,合併土圍公學校、大福分教場、過嶺公學校的古亭笨公學校規模最大,學生數最多,遠多於目前的黎明國小(壯四公學校)及公館國小(公館公學校)。